• 您好,欢迎访问中国考试信息网!
主页 > 诗词大全 > 南北朝古诗词_南北朝古诗大全

南北朝古诗词_南北朝古诗大全

朝代:南北朝诗词,已收录872篇

南北朝古诗文(第4页):

  • 夙龄爱远壑。
    晚莅见奇山。
    标峯彩虹外。
    置岭白云间。
    倾壁忽斜竖。
    绝顶复孤圆。
    归海流漫漫。
    出浦水溅溅。
    野棠开未落。
    山樱发欲然。
    忘归属兰杜。
    怀禄寄芳荃。
    眷言采三秀。
    徘徊望九仙。
  • 朱明振炎气。
    溽暑扇温飙。
    羡彼明月辉。
    离毕经中宵。
    思此相郊云。
    既雨盈崇朝。
    上天愍憔悴。
    商羊自吟谣。
  • 太上之有立德。
    其次之谓立言。
    树善滋于务本。
    除恶穷于塞源。
    冲深其智则厚。
    昭明其道乃尊。
    仁义之财不匮。
    忠信之礼无繁。
    动天无有不届。
    唯时无幽不彻。
    作德心逸日休。
    作伪心劳日拙。
    自非刚克掩义。
    无所离于剿绝。
  • 生离不可闻,况复长相思。
    如何与君别,当我盛年时。
    蕙华每摇荡,妾心长自持。
    荣乏草木欢,悴极霜露悲。
    富贵貌难变,贫贱颜易衰。
    持此断君肠,君亦且自疑。
    淮阴有逸将,折羽谢翻飞。
    楚有扛鼎士,出门不得归。
    正为隆准公,仗剑入紫微。
    君才定何如,白日下争晖。
  • 罗袖风中卷。
    玉钗林下耀。
    团扇承落花。
    复持掩余笑。
  • 七彩紫金柱。
    九华白玉梁。
    但歌云不去。
    含吐有余香。
  • 依然临送渚,
    长望倚河津。
    鼓声随听绝,
    帆势与云邻。
    泊处空余鸟,
    离亭已散人。
    林寒正下叶,
    晚钓欲收纶。
    如何相背远,
    江汉与城闉。
  • 朱实挺江南。
    苞品擅珍淑。
    上林杂嘉树。
    江潭间修竹。
    万室拟封侯。
    千株挺荆国。
    绿叶萋以布。
    素荣芬且郁。
    得陈终宴欢。
    良垂云雨育。
  • 魂销形已去。
    钗落犹依枕。
    欲去泪无眦。
    不看悲复甚。
  • 武皇去金阁。
    英威长寂寞。
    雄剑顿无光。
    杂佩亦销烁。
    秋至明月圆。
    风伤白露落。
    清夜何湛湛。
    孤烛映兰幕。
    抚影怆无从。
    惟怀忧不薄。
    瑶色行应罢。
    红芳几为乐。
    徒登歌舞台。
    终成蝼蚁郭。
  • 晨有行路客,
    依依造门端。
    人马风尘色,
    知从河塞还。
    时我有同栖,
    结宦游邯郸。
    将不异客子,
    分饥复共寒。
    烦君尺帛书,
    寸心从此殚。
    遣妾长憔悴,
    岂复歌笑颜。
    檐隐千霜树,
    庭枯十载兰。
    经春不举袖,
    秋落宁复看。
    一见愿道意,
    君门已九关。
    虞卿弃相印,
    担簦为同欢。
    闺阴欲早霜,
    何事空盘桓。
  • 结客少年场。
    春风满路香。
    歌撩李都尉。
    果掷潘河阳。
    隔花遥劝酒。
    就水更移床。
    今年喜夫壻。
    新拜羽林郎。
    定知刘碧玉。
    偷嫁汝南王。
  • 正阳和气万类繁。
    君王道合天地尊。
    黎人耕植于义圃。
    君子翶翔于礼园。
    落其实者思其树。
    饮其流者怀其源。
    咎繇为谋不仁远。
    士会为政羣盗奔。
    克宽则昆虫内向。
    彰信则殊俗宅心。
    浮桥有月支抱马。
    上苑有乌孙学琴。
    赤玉则南海输赆。
    白环则西山献琛。
    无劳凿空于大夏。
    不待蹶角于蹛林。
  • 生平宫阁里。
    出入侍丹墀。
    开笥方罗縠。
    窥镜比蛾眉。
    初别意未解。
    去久日生悲。
    憔悴不自识。
    娇羞余故姿。
    梦中忽髣髴。
    犹言承燕私。
  • 鸿飞从万里,
    飞飞河岱起。
    辛勤越霜雾,
    联翩溯江汜。
    去旧国,违旧乡,
    旧山旧海悠且长。
    回首瞻东路,
    延翮向秋方。
    登楚都,入楚关,
    楚地萧瑟楚山寒。
    岁去冰未已,
    春来雁不还。
    风肃幌兮露濡庭,
    汉水初绿柳叶青。
    朱光蔼蔼云英英,
    离禽喈喈又晨鸣。
    菊有秀兮松有蕤,
    忧来年去容发衰。
    流阴逝景不可追,
    临堂危坐怅欲悲。
    轩鸟池鹤恋阶墀,
    岂忘河渚捐江湄。
    试托意兮向芳荪,
    心绵绵兮属荒樊。
    想绿苹兮既冒沼,
    念幽兰兮已盈园。
    夭桃晨暮发,
    春莺旦夕喧。
    青苔芜石路,
    宿草尘蓬门。
    邅吾游夫鄢郢,
    路修远以萦纡。
    羌故园之在目,
    江与汉之不可逾。
    目还流而附音,
    候归烟而托书。
    还流兮潺湲,
    归烟容裔去不旋。
    念卫风于河广,
    怀邶诗于毖泉。
    汉女悲而歌飞鹄,
    楚客伤而奏南弦。
    或巢阳而望越,
    亦依阴而慕燕。
    咏零雨而卒岁,
    吟秋风以永年。
  • 关山三五月,客子忆秦川。
    思妇高楼上,当窗应未眠。
    星旗映疏勒,云阵上祁连。
    战气今如此,从军复几年?
  • 居人行转轼,
    客子暂维舟。
    念此一筵笑,
    分为两地愁。
    路湿寒塘草,
    月映清淮流。
    方抱新离恨,
    独守故园秋。
  • 白珪尚可磨,斯言易为缁。
    虽抱中孚爻,犹劳贝锦诗。
    寸心若不亮,微命察如丝。
    日月垂光景,成贷遂兼兹。
    出宿薄京畿,晨装抟鲁飔。
    重经平生别,再与朋知辞。
    故山日已远,风波岂还时。
    苕苕万里帆,茫茫终何之?游当罗浮行,息必庐霍期。
    越海凌三山,游湘历九嶷。
    钦圣若旦暮,怀贤亦凄其。
    皎皎明发心,不为岁寒欺。
  • 伤禽恶弦惊,
    倦客恶离声。
    离声断客情,
    宾御皆涕零。
    涕零心断绝,
    将去复还诀。
    一息不相知,
    何况异乡别。
    遥遥征驾远,
    杳杳白日晚。
    居人掩闺卧,
    行子夜中饭。
    野风吹草木,
    行子心断肠。
    食梅常苦酸,
    衣葛常苦寒。
    丝竹徒满坐,
    忧人不解颜。
    长歌欲自1*1慰,
    弥起长恨端。
  • 邮亭一回望,
    风尘千里昏。
    青袍异春草,
    白马即吴门。
    獯戎鲠伊洛,
    杂1*1种乱轘辕。
    辇道同关塞,
    王城似太原。
    休明鼎尚重,
    秉礼国犹存。
    殷牖爻虽赜,
    尧城吏转尊。
    泣血悲东走,
    横戈念北奔。
    方凭七庙略,
    誓雪五陵冤。
    人事今如此,
    天道共谁论。

诗词推荐:

  • 作者:曹勋,朝代:宋代
    缤纷剪彩庆云低,佩玉摇金冷不知。禁殿想趋三白贺,微和先入万年枝。
  • 作者:陈襄,朝代:宋代
    郊原绿意动游人,湖上晴波见跃鳞。间逐牙旗千骑远,暗惊梅萼万枝新。寻僧每拂题诗壁,邀客仍将沪酒巾。寄语文园何所苦,且来相伴一行春。
  • 作者:方回,朝代:宋代
    蓬莱水浅尘几扬,历劫不动此道场。黄金何年佛氏土,白云自古仙人乡。吾故不能知鸿荒,尝闻许由避陶唐。南巡会稽忆夏后,西渡浙水传秦皇。欲镌文字示万世,想曾摩挲崖藓苍。君臣岂不亦一到,父老失记书传亡。思莼人归乱聪勒,衣锦军起诉宏昌。教士四万虏吴友,子弟八千从项梁。锋攒镝飞沸如汤,冷泉之冷常冰霜。风涛汹地保恬静,火云爇天饶清凉。寺门奇石万鬼凿,霹雳穿洞龙腾骧。偃如未射李广虎,突如乍叱初平羊。漫山钜竹不知数,
  • 作者:陈文蔚,朝代:宋代
    主人命酒嫌杯浅,狂客催诗恨句迟。此放直须诗酒领,十分春色在花枝。
  • 作者:陆游,朝代:宋代
    斥逐襆被归,招唤振衣起;此是鄙夫事,学者那得尔。前年还东时,指心誓江水。亦知食不足,但有饿而死。小儿教汝书,不用日十纸;字字讲声形,仍要身践履。果能称善人,便可老乡里。勿言五鼎养,肉食吾所鄙。
  • 作者:刘辰翁,朝代:宋代
    少微星小。抚剑气横空,隐见林杪。夜来宋都如雨,更长得奇哉懰皎。与汝三龄,览余初度,一语占先兆。暮年喜见,甲申聚五星照。堪叹亡国馀民,老人孺子,尔汝霜桥晓。骑马听鸡朝寂寞,梦入南枝三绕。洛社耆英,行窝真率,著我真堪笑。与公试数,开禧嘉定宝绍。
  • 作者:陈起,朝代:宋代
    送君登广陌,杨柳正依依。别后人应老,庭前叶又飞。闯檐迎过雁,无语立斜晖。还忆西楼月,云寒白雪微。
  • 作者:韩愈,朝代:唐代
    来往再逢梅柳新,别离一醉绮罗春。久钦江总文才妙,自叹虞翻骨相屯。鸣笛急吹争落日,清歌缓送款行人。已知奏课当征拜,那复淹留咏白蘋。
  • 作者:释惟一,朝代:宋代
    含笑吟吟,怀毒深深。左搓芒绳生缚鬼子,倒拈蝎尾殃害平人。我虽蹉脚跨他门,幸不遭他毒气熏。如何见得,只此为凭。
  • 作者:佚名,朝代:唐代

    事长如事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