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您好,欢迎访问中国考试信息网!
主页 > 诗词大全 > 唐朝古诗词_唐朝古诗大全

唐朝古诗词_唐朝古诗大全

朝代:唐朝诗词,已收录75936篇

唐朝古诗文(第3757页):

  • 谁怜贱子启穷途,太守封来酒一壶。
    攻破是非浑似梦,削平身世有如无。
    醺醺若借嵇康懒,兀兀仍添宁武愚。
    犹念悲秋更分赐,夹溪红蓼映风蒲。
  • 梦绕嵯峨里,神疏骨亦寒。觉来谁共说,壁上自图看。
    古翠松藏寺,春红杏湿坛。归心几时遂,日向渐衰残。
  • 因论沈湎觉前非,便碎金罍与羽卮。
    采茗早驰三蜀使,看花甘负五侯期。
    窗间近火刘伶传,坐右新铭管仲辞。
    此事十年前已说,匡庐山下老僧知。
  • 吾见夫子德,谁云习相近。数仞不可窥,言味终难尽。
    处喧虑常澹,作吏心亦隐。更有嵩少峰,东南为胜引。
  • 李白亡,李贺死,陈陶赵睦寻相次。须知代不乏骚人,
    贯休之后,惟修睦而已矣。睦公睦公真可畏,
    开口向人无所忌。才似烟霞生则媚,直如屈轶佞则指。
    意下纷纷造化机,笔头滴滴文章髓。明月清风三十年,
    被君驱使如奴婢。劝君休,莫容易,世俗由来稀则贵。
    珊瑚高架五云毫,小小不须烦藻思。
  • 稂莠参天剪未平,且乘孤棹且行行。
    计疏狡兔无三窟,羁甚宾鸿欲一生。
    合眼亦知非本意,伤心其奈是多情。
    前溪好泊谁为主,昨夜沙禽占月明。
  • 暮川罕停波,朝云无留色。
    故人琴与诗,可存不可识。
    识心尚可亲,琴诗非故人。
    鸣皋初梦赵,蜀国已悲陈。
    感化伤沦灭,魂交惜未申。
    冥期失幽报,兹理复今晨。
    前嗟成后泣,已矣将何及。
    旧感与新悲,虚怀酬昔时。
    赵侯鸿宝气,独负青云姿。
    群有含妙识,众象悬清机。
    雄谈尽物变,精义1*1解人颐。
    在阴既独善,幽跃自为疑。
    踠彼千里足,伤哉一尉欺。
    陈生富清理,卓荦兼文史。
    思缛巫山云,调逸岷江水。
    铿锵哀忠义,感激怀知己。
    负剑登蓟门,孤游入燕市。
    浩歌去京国,归守西山趾。
    幽居探元化,立言见千祀。
    埋没经济情,良园竟云已。
    坐忆平生游,十载怀嵩丘。
    题书满古壁,采药遍岩幽。
    子微化金鼎,仙笙不可求。
    荣哉宋与陆,名宦美中州。
    存亡一暌阻,岐路方悠悠。
    自予事山海,及兹人世改。
    传闻当世荣,皆入古人名。
    无复平原赋,空馀邻笛声。
    泣对西州使,悲访北邙茔。
    新坟蔓宿草,旧阙毁残铭。
    为君成此曲,因言寄友生。
    默语无穷事,凋伤共此情。
  • 秦地平如掌,层城出云汉。楼阁九衢春,车马千门旦。
    绿柳开复合,红尘聚还散。日晚斗鸡回,经过狭斜看。
  • 两头点土,中心虚悬。人足踏跋,不肯下钱。
  • 杏为梁,桂为柱,何人堂室李开府。碧砌红轩色未干,
    去年身殁今移主。高其墙,大其门,谁家第宅卢将军。
    素泥朱版光未灭,今日官收别赐人。开府之堂将军宅,
    造未成时头已白。逆旅重居逆旅中,心是主人身是客。
    更有愚夫念身后,心虽甚长计非久。穷奢极丽越规模,
    付子传孙令保守。莫教门外过客闻,抚掌回头笑杀君。
    君不见马家宅,尚犹存,宅门题作奉诚园。君不见魏家宅,
    属他人,诏赎赐还五代孙。俭存奢失今在目,
    安用高墙围大屋。
  • 橘柚南中暖,桑榆北地阴。何言荣落异,因见别离心。
    吾亦江乡子,思归梦寐深。闻君去水宿,结思渺云林。
    牵缀从浮事,迟回谢所钦。东南行舫远,秋浦念猿吟。
  • 天初暖,日初长,好春光。万汇此时皆得意,竞芬芳。
    笋迸苔钱嫩绿,花偎雪坞浓香。谁把金丝裁剪却,挂斜阳。花滴露,柳摇烟,艳阳天。雨霁山樱红欲烂,谷莺迁。
    饮处交飞玉斝,游时倒把金鞭,风飐九衢榆叶动,簇青钱。胸铺雪,脸分莲,理繁弦。纤指飞翻金凤语,转婵娟。
    嘈囋如敲玉佩,清泠似滴香泉。曲罢问郎名个甚,想夫怜。碛香散,渚水融,暖空濛。飞絮悠扬遍虚空,惹轻风。
    柳眼烟来点绿,花心日与妆红。黄雀锦鸾相对舞,近帘栊。鸡树绿,凤池清,满神京。玉兔宫前金榜出,列仙名。
    叠雪罗袍接武,团花骏马娇行。开宴锦江游烂熳,柳烟轻。芳丛绣,绿筵张,两心狂。空遣横波传意绪,对笙簧。
    虽似安仁掷果,未闻韩寿分香。流水桃花情不已,待刘郎。垂绣幔,掩云屏,思盈盈。双枕珊瑚无限情,翠钗横。
    几见纤纤动处,时闻款款娇声。却出锦屏妆面了,理秦筝。金辔响,玉鞭长,映垂杨。堤上采花筵上醉,满衣香。
    无处不携弦管,直应占断春光。年少王孙何处好,竞寻芳。蘋叶嫩,杏花明,画船轻。双浴鸳鸯出绿汀,棹歌声。
    春水无风无浪,春来半雨半晴。红粉相随南浦晚,莫辞行。
  • 感君三尺铁,挥攉鬼神惊。浩气中心发,雄风两腋生。
    犬戎从此灭,巢穴不时平。万里横行去,封侯赖有成。
  • 岩谷留心赏,为山极自然。孤峰空迸笋,攒萼旋开莲。
    黛色朱楼下,云形绣户前。砌尘凝积霭,檐溜挂飞泉。
    树暗壶中月,花香洞里天。何如谢康乐,海峤独题篇。
  • 惨切风雨夕,沉吟离别情。燕辞前日社,蝉是每年声。
    暗泪深相感,危心亦自惊。不如元不识,俱作路人行。
    十五年前事,恓惶无限情。病僮更借出,羸马共驰声。
    射叶杨才破,闻弓雁已惊。小年辛苦学,求得苦辛行。
    徙倚檐宇下,思量去住情。暗萤穿竹见,斜雨隔窗声。
    就枕回转数,闻鸡撩乱惊。一家同草草,排比送君行。
    已怆朋交别,复怀儿女情。相兄亦相旧,同病又同声。
    白发年年剩,秋蓬处处惊。不堪身渐老,频送异乡行。
    塞上风雨思,城中兄弟情。北随鹓立位,南送雁来声。
    遇适尤兼恨,闻书喜复惊。唯应遥料得,知我伴君行。
    暮欲歌吹乐,暗冲泥水情。稻花秋雨气,江石夜滩声。
    犬吠穿篱出,鸥眠起水惊。愁君明月夜,独自入山行。
    七过褒城驿,回回各为情。八年身世梦,一种水风声。
    寻觅诗章在,思量岁月惊。更悲西塞别,终夜绕池行。
    褒县驿前境,曲江池上情。南堤衰柳意,西寺晚钟声。
    云水兴方远,风波心已惊。可怜皆老大,不得自由行。
    见说巴风俗,都无汉性情。猿声芦管调,羌笛竹鸡声。
    迎候人应少,平安火莫惊。每逢危栈处,须作贯鱼行。
    闻道阴平郡,翛然古戍情。桥兼麋鹿蹋,山应鼓鼙声。
    羌妇梳头紧,蕃牛护尾惊。怜君闲闷极,只傍白江行。
  • 乡人去欲尽,北雁又南飞。京洛风尘久,江湖音信稀。
    旧山知独往,一醉莫相违。未得辞羁旅,无劳问是非。
  • 石门千仞断,迸水落遥空。
    道束悬崖半,桥欹绝涧中。
    仰攀人屡息,直下骑才通。
    泥拥奔蛇径,云埋伏兽丛。
    星躔牛斗北,地脉象牙东。
    开塞随行变,高深触望同。
    江声连骤雨,日气抱残虹。
    未改朱明律,先含白露风。
    坚贞深不惮,险涩谅难穷。
    有异登临赏,徒为造化功。
  • 巫山望不极,望望下朝雰。莫辨啼猿树,徒看神女云。
    惊涛乱水脉,骤雨暗峰文。沾裳即此地,况复远思君。
  • 骀荡清明日,储胥小苑东。舞衫萱草绿,春鬓杏花红。
    马辔轻衔雪,车衣弱向风。□愁闻百舌,残睡正朦胧。
  • 十二门中寺,诗僧寺独幽。多年松色别,后夜磬声秋。
    见世虑皆尽,来生事更修。终须执瓶钵,相逐入牛头。

诗词推荐:

  • 作者:曹勋,朝代:宋代
    缤纷剪彩庆云低,佩玉摇金冷不知。禁殿想趋三白贺,微和先入万年枝。
  • 作者:陈襄,朝代:宋代
    郊原绿意动游人,湖上晴波见跃鳞。间逐牙旗千骑远,暗惊梅萼万枝新。寻僧每拂题诗壁,邀客仍将沪酒巾。寄语文园何所苦,且来相伴一行春。
  • 作者:方回,朝代:宋代
    蓬莱水浅尘几扬,历劫不动此道场。黄金何年佛氏土,白云自古仙人乡。吾故不能知鸿荒,尝闻许由避陶唐。南巡会稽忆夏后,西渡浙水传秦皇。欲镌文字示万世,想曾摩挲崖藓苍。君臣岂不亦一到,父老失记书传亡。思莼人归乱聪勒,衣锦军起诉宏昌。教士四万虏吴友,子弟八千从项梁。锋攒镝飞沸如汤,冷泉之冷常冰霜。风涛汹地保恬静,火云爇天饶清凉。寺门奇石万鬼凿,霹雳穿洞龙腾骧。偃如未射李广虎,突如乍叱初平羊。漫山钜竹不知数,
  • 作者:陈文蔚,朝代:宋代
    主人命酒嫌杯浅,狂客催诗恨句迟。此放直须诗酒领,十分春色在花枝。
  • 作者:陆游,朝代:宋代
    斥逐襆被归,招唤振衣起;此是鄙夫事,学者那得尔。前年还东时,指心誓江水。亦知食不足,但有饿而死。小儿教汝书,不用日十纸;字字讲声形,仍要身践履。果能称善人,便可老乡里。勿言五鼎养,肉食吾所鄙。
  • 作者:刘辰翁,朝代:宋代
    少微星小。抚剑气横空,隐见林杪。夜来宋都如雨,更长得奇哉懰皎。与汝三龄,览余初度,一语占先兆。暮年喜见,甲申聚五星照。堪叹亡国馀民,老人孺子,尔汝霜桥晓。骑马听鸡朝寂寞,梦入南枝三绕。洛社耆英,行窝真率,著我真堪笑。与公试数,开禧嘉定宝绍。
  • 作者:陈起,朝代:宋代
    送君登广陌,杨柳正依依。别后人应老,庭前叶又飞。闯檐迎过雁,无语立斜晖。还忆西楼月,云寒白雪微。
  • 作者:韩愈,朝代:唐代
    来往再逢梅柳新,别离一醉绮罗春。久钦江总文才妙,自叹虞翻骨相屯。鸣笛急吹争落日,清歌缓送款行人。已知奏课当征拜,那复淹留咏白蘋。
  • 作者:释惟一,朝代:宋代
    含笑吟吟,怀毒深深。左搓芒绳生缚鬼子,倒拈蝎尾殃害平人。我虽蹉脚跨他门,幸不遭他毒气熏。如何见得,只此为凭。
  • 作者:佚名,朝代:唐代

    事长如事端。